(两会·经读)“新就业形态”顺势而为要补哪些短板?
中新社北京5月25日电 题:“新就业形态”顺势而为要补哪些短板?
作者 王庆凯
受疫情影响,中国不少企业一度按下生产经营“暂停键”,就业形势严峻。疫情引发的民生痛点,让就业成为今年两会的核心议题之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3日在全国政协经济界联组会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是脱颖而出,要顺势而为。要及时跟上研究,把法律短板及时补齐,在变化中不断完善。
顺势而为:将为待就业者提供更多机会
疫情不仅是一场冲击,也是一个契机。疫情期间,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迅猛发展,催生了大量“新就业形态”。
其中,外卖平台、网约车平台、电商平台等新服务业平台成为吸纳其他行业溢出劳动力、稳定就业市场的重要力量。
来自美团的数据显示,从1月20日至5月24日,美团平台上新注册且有收入的“骑手”超过100万人,这些“骑手”有37.6%来自餐饮等生活服务业,27.2%来自制造业企业,13.8%来自小微创业者。
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说,中国目前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已达到了数千万规模并保持快速增长。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之下,新就业形态这一模式能够吸引大量就业困难群体,精准服务受疫情影响的群体。
就共享经济长期发展而言,疫情“危”中藏“机”,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向中新社记者表示,抗疫期间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深化,人们的在线消费习惯得到进一步培养,作为共享制造重要基础的产业互联网发展面临新契机,“抗疫与发展并重”的客观需要将倒逼新业态领域的制度创新加速。
补齐短板:须为从业者撑起避雨“港湾”
工作方式灵活、时间自由,甚至一人身兼数职,没有了劳动关系。新就业形态改变了传统的就业方式、就业格局,也产生了政策规制不及时、错位的现象。
这个领域也存在法律法规一时跟不上的问题,当前最突出的就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保障问题、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等。要及时跟上研究,把法律短板及时补齐,在变化中不断完善。
在张成刚看来,这种短板主要存在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和监管政策滞后于新就业形态的发展,老办法管新问题现象突出;二是简单将新平台等同于普通企业加以监管,忽视了平台的公共属性和巨大社会治理价值;三是现行劳动关系制度体系不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发展,造成了劳动着保障不适应。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小玫表示,下一步要聚焦保障新业态从业者的合法权益,加快灵活就业立法进程,为新就业形态提供法制保障;也要在劳动者权益保护、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和就业服务等方面对他们有所保障。为他们撑起一个遮风避雨的“屋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