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都市网

当前位置: 广西都市网 都市资讯 地方新闻 正文

【边疆党旗红】建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

时 间:2019-06-07 03:19:02 来 源:本站整理

  中新网客户端文山州6月7日电 (张旭)窗外阳光明媚,厂房内,工人们有的在低着头拧线、切线,有的在使用放大仪器进行细节操作……这是记者在云南省马关县小坝子镇田湾村委会达凤村小组扶贫车间看到的情景。


工人在用放大仪器进行操作。张旭 摄

  2019年,小坝子镇引进文山意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达凤村组建扶贫车间,雇用当地村民加工电子元件。

  车间创建过程中,村里经过集体决议,把达凤村管理的闲置校舍无偿提供给公司作为厂址,并通过村干部挨家开展宣传动员,让村民了解扶贫车间的好处,短期内就招募到87名村民加入。

  “扶贫车间的意义主要有三个。一是在家门口就业,一定程度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二是让人们有更多时间照料老人;三是用工作把人留住,守边固边。”意德电子总监高立葵向记者介绍说,“因为家长每周五要接送孩子上学,所以我们安排职工每周五休息一天,这样可以增进职工们的亲子关系。”

  在记者走访过程中,车间内一条“就业一人脱贫全家”的标语引起记者的注意,但是这真的可以实现吗?

  对此,小坝子镇党委书记朱应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的脱贫目标是年人均收入4500元,通过培训期之后,每人每月能拿到2000元以上,一个人工作一年有两万多元收入,以一家三口计算,年人均收入七千多元,所以实现脱贫的目标没有问题。”


小坝子镇党委书记朱应霖接受采访。张旭 摄

  目前,达凤扶贫车间覆盖达凤、酸汤寨等7个村小组230余户3000余群众,实际在岗工人87名,其中建档立卡家庭人口32名。车间成立三个月,已经有不少人受益。

  村民侯景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前夫妻二人在山东一家具厂打工。2018年底,家里70多岁的老人生病,他们决定留在家照料,扶贫车间的开工给了夫妻二人一个新的选择。

  还处在培训期的侯景现在每月能拿到1600元左右。“在外打拼了10年,年年东奔西跑,十分不方便,两个小孩在读书,老人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在这里方便照顾家。”她打算在这里长期干下去。


扶贫车间工作场景。张旭 摄

  扶贫车间原则上招工年龄限制在18到40岁之间,“我们不允许学龄儿童来做工,发现了一定会送回学校,但年龄大一点只要肯学,工作也不复杂,还是可以做的。”高立葵告诉记者。

  侯永平今年48岁,以前到缅甸栽过橡胶,到西双版纳当过搬运工,现在有了两个年幼的孩子,不能再外出务工,扶贫车间成为他新的选择。“每天管两顿饭,离家只有1公里,方便回去帮忙种田,我现在就是要好好工作,好好过日子。”侯永平表示。(完)

【复制网址】 【打印】
免责声明:刊登本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