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仙境张家界,尚需游览半日,而一幅《张家界揽胜图》,却将张家界奇峰秀水尽呈眼前。在兖矿集团鲍店煤矿的泰和广场西侧,这幅费时数月、几易其稿的60米长、4米高的中国画水墨长卷一经展出,便受到了工友们的称赞。长卷作者是兖矿集团鲍店煤矿工人李书军。他说,作为一名“草根画家”,能画出心中想画的画,就是最快乐的事情。
李书军向工友展示《张家界揽胜图》。本报记者马辉摄
本报记者 王博文 见习记者 褚思雨 通讯员 王伟
数月几易其稿
《张家界揽胜图》终诞生
走进鲍店煤矿的泰和广场,墙体上各式各样的绘画栩栩如生,格外引人注目。广场西侧,占据了一整面墙的《张家界揽胜图》十分壮观。眼前这些墙画,笔触细腻、颜色精致,都是李书军一笔一笔创作出来的。53岁的他从小就爱好习字作画,这项爱好已坚持了近40年。
“张家界公园自然风光以峰称奇、以谷显幽、以林见秀,素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的美称。”说起此次张家界采风之旅,李书军收获颇多。“画形容易画神难。”他告诉记者,画好张家界实在不容易,张家界的神就是所蕴含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长卷画起来尤其难,一个小失误就可能毁掉整幅作品。有时候为了取一个场景,对着墙面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回忆起创作情景,李书军觉得苦中有乐。他表示,运用中国画山水长卷的方式,描绘张家界全景是一次自我挑战。将天子山、金鞭溪、黄龙洞等山水景点呈现在一幅长卷中,的确不容易。
在创作过程中,李书军巧妙运用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的原理,仿佛一只展翅飞翔的鸟,在山峰上空翱翔,从半空中鸟瞰青山美景。真正动笔时,他运用工笔和写意结合的手法,笔墨酣畅淋漓地描绘张家界美景。李书军坦言,创作这幅长卷费时数月、几易其稿,不过能听到工友们的夸赞,自己觉得一切都值!
“学无止境,到一定程度就想到外面更广阔的平台去学习,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从1994年到现在,李书军先后报名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中国美院、清华美院等培训班课程,在系统绘画理论学习下,李书军手中的画笔逐渐有了方向,绘画风格也越来越清晰。
凭兴趣自学成才
成为矿上的画家
李书军是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只要不下井,业余时间都花在了书法绘画上。李书军透露,自己从小就喜欢美术,没有培训班,没有老师教,他就自学。没有相关的书籍,他就千方百计地从朋友那里借,然后比照着小人书上的图案临摹。
偶然的机会,他进入菏泽市东明县文化馆参加培训班,准备报考艺术学校。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高考失利的李书军满怀遗憾。“正巧赶上兖矿招工,我便从老家来到这里,当上了矿工。”
“人总得有点兴趣爱好,不然生活就太没乐趣了。”刚下矿井的前两年,每天繁忙的工作让李书军十分疲惫。中午休息时,工友们都在一起聊天打趣,而李书军拿起画笔勾勒着图案,或者翻看随身携带的绘画书籍,这是在他看来最好的减压方式。
“空闲的时候,就随手翻一翻,学习人家的构图、风格等。”有时候兴起,李书军就会随手捡起树枝,蹲在地上画起来。他的行为最初在工友们的眼里,显得挺“怪异”,但渐渐熟悉了,大家都知道他酷爱绘画,不仅不觉得新奇,反而有些敬佩。
从花鸟鱼虫、到群山大河,这些景致在李书军的绘画中一一展现,每幅作品都生动有趣。每一次写生回来,李书军都用他手中的画笔将所见风景绘在墙上,向兖矿职工展现祖国的美丽景色。在他看来,习字作画也是对文化传统的一种弘扬和继承。“习字作画,贵在修身养性,这就是一辈子的财富。”
“老李可不简单,画得相当不错!像我们有几个会画的?他算是独一个喽!”一位工友笑着说。
普及书画艺术
传递艺术快乐
李书军不仅自己迷恋绘画,他也将这一爱好传给工友。2012年底,鲍店煤矿泰和书画院成立。作为书画院的一员,李书军积极投入到书画院的各项活动中去,几乎一有时间就往书画院里跑。在他看来,平台变大了,自己更有责任也更有义务去做好书画艺术的传播工作,促进矿区精神文明建设。
“书画院在每年的矿庆和年底时会举行书画艺术活动,为职工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每逢书画院举办活动,就是李书军最忙活的时候,提早征集不同主题的书画作品、邀请书画名家前来授课……李书军都亲力亲为,就是为了能让书画艺术在矿区得到普及,让更多的矿区职工感受书画艺术的魅力。
随着书画院的名气越来越大,也吸引了一大批青年职工加入到书画院的队伍中来,李书军也收起了徒弟,将这些年外出进修学得的知识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学员。“自己经历过摸索阶段,希望通过自己所学,让他们少走弯路。”看着墙上挂着的学员作品,李书军感受颇多,“让书画艺术能够在矿区得到普及,自己做再多也都值得。”
如今,李书军在向职工展示书画魅力的同时,还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展示矿区工作及职工生活上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北京画家李平,他笔中反映矿区职工生活的画卷给了我很多启发。”李书军表示,下一步,自己也会将更多的精力聚焦到矿区生活,不仅要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带到”矿区职工身边,还要将矿区生活展现在家属及社会面前,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矿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