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月球车首亮相 年底奔月 为我国继“玉兔号”后第二辆月球车,12月将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面向全球征名
新京报讯 时隔5年,中国继“玉兔号”之后的第二辆月球车今年12月将出征。昨天,中国新月球车外观设计构型在北京揭开面纱。目前,这辆月球车还没有名字。国家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昨天面向全球启动月球车征名,结果将于10月公布。
基本继承“玉兔号”状态
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计划于今年12月实施,将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嫦娥四号由着陆器和巡视器(即月球车)组成,着陆器在月球背面着陆之后,将伸出舷梯,其携带的月球车从舷梯走到月表,开始巡视勘察。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昨天介绍,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总重量约140公斤,将是全球迄今重量最小的月球车。
嫦娥四号不论重量还是构造都与嫦娥三号类似,不同的是,由于嫦娥四号将着陆在人类探测器从未涉足的月球背面,这对月球车提出了新的要求。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家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介绍,嫦娥四号月球车基本继承了“玉兔号”的状态,但针对月球背面复杂的地形条件、中继通信新的需求和科学目标实际需要,作了适应性更改和有效载荷配置调整。
过去60年,人类发射了100多个月球探测器,包括65个月球着陆器,但仅有不载人的环绕月球轨道器和载人的阿波罗号飞船“看”到过月球背面。主要是由于从地球向月球背面发射通讯信号,会受到月球整体阻挡,地面通信和测控的难题阻挡了月球背面着陆计划。
目前得到的有关月球背面信息,都是通过遥感探测和照片获得的。正因此,关于月球背面存在着很多充满想象的猜测,出现在各种科幻小说和电影中。
寿命或将长于“玉兔号”
工作在月球表面,嫦娥四号将面临多种极端条件的考验。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虹湾成功着陆;12月15日,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顺利抵达月球表面。据吴伟仁介绍,地球环境曾对“玉兔号”造成影响,例如月夜极低气温导致“玉兔号”电缆发生了故障。
而基于“玉兔号”的任务经验,嫦娥四号针对其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改进。吴伟仁说,嫦娥四号的月球车仅在电缆摩擦方面就做了上千次试验,同时也尽量减少电缆暴露在外的面积,减少电缆的故障风险。
吴伟仁透露,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设计寿命分别为1年和3个月,但最终月球车工作了2年9个月,着陆器目前仍在运行,工作5年状态依然很好。嫦娥四号月球车设计寿命也是3个月,但预计工作时间将比“玉兔号”更长。
释疑1
月球车如何应对超300℃温差?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昨天介绍,为了适应月球表面状况和极大的温差,嫦娥四号月球车在运动安全、能源供给、科学探测、测控通信等方面均作了特殊设计。
其中,月昼月夜之间超300℃的温差,将是嫦娥四号面临的巨大考验,研制人员为此颇费心思。
据吴伟仁介绍,月球车有两种能源供给,一种是两面太阳翼收集的太阳能,另一种是月球车上的同位素热源。当月夜来临,同位素热源将为仪器设备供热,保证仪器设备在零下180℃的环境中不被冻坏。
同时,太阳翼在月夜也将“兼职”发挥独特作用。其中一面太阳翼将收回,覆盖住仪器设备,吴伟仁将其形容为“盖被子”。另一面太阳翼保持展开姿态,当下一个月昼来临,其收集的太阳能将把月球车“唤醒”,然后另一面太阳翼“掀开被子”,继续投入新一个月昼的工作。
月球车在月夜来临前寻找停靠点,以及太阳翼的展开与回收,都依赖于经由“鹊桥号”中继星的地面测控。嫦娥四号月球车的太阳翼可以在测控的指挥下旋转360°,俯仰、方位均可调节。
释疑2
月球车可获得哪些“独家”信息?
从表面上看,在月球背面和正面着陆没太大区别。据刘继忠介绍,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其实实现了工程技术和空间科学的双重跨越和创新。
因为月球整体的阻挡,月球背面成为与地面通信和测控的禁区。我国已于今年5月21日发射了“鹊桥号”中继卫星,目前工作在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将为落在月背的嫦娥四号提供地月中继测控和数传服务。
从另一角度来看,由于月球背面屏蔽了地球无线电干扰,月球背面电磁环境干净,为开展空间科学领域最前沿的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提供了理想场所。同时,充分利用月球背面最古老的月壳岩石独特条件开展地质特征勘查,我国科研人员有望在国际上建立集地形地貌、浅层结构、物质成分于一体的综合地质剖面和演化模型,获得对月球早期演化历史的新认知。
吴伟仁介绍,月球车上搭载的测月雷达设置了两个不同频段,借助其探测出的数据,研究人员可以绘制出第一幅月球背面剖面图。测月雷达设计探测深度为月球地下50米左右,而实际深度有望到达200多米,有助于月球背面的地质研究。
■ 看点
“嫦娥四号”月球车面向全球征名
从昨天起至北京时间9月5日24时,嫦娥四号月球车面向全球征名。
全球征名活动分五个阶段组织实施:8月16日至9月5日,提交名称,函审备选;9月上旬,组织初评,遴选十强;9月上旬至9月30日,网络投票,评选前三;10月上旬,终评加权,确定前三;10月上旬,程序报批,公布征名结果。
此次征名活动由国家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办,国家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中科院月球与火星探测总体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协办。征名活动还将聘请航天专家、社会文化名人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筛选把关。
公众可在新华社客户端、中国网、腾讯网专题中提交名称,也可提交纸质征名材料,邮寄至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南里甲9号首发大厦A座2楼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嫦娥四号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办公室。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倪伟